纪录片部落-高清纪录片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电视人文纪录片创作思考

发布者: 小白兔| |原作者: 李键 宜宾广播电视台2020-2-21 20:35
查看: 863| 评论: 0
摘要: 业内有人曾把电视创作比作做菜, 材料再好, 作料再全, 厨艺不高, 做出来的东西也没人愿意吃, 即便是勉强吃下去, 也可能会让人倒胃口。诚然, 大凡从事纪录片创作多年的电视人, 平常最关注也最爱提及的便是纪录片的题材 ...
业内有人曾把电视创作比作做菜, 材料再好, 作料再全, 厨艺不高, 做出来的东西也没人愿意吃, 即便是勉强吃下去, 也可能会让人倒胃口。诚然, 大凡从事纪录片创作多年的电视人, 平常最关注也最爱提及的便是纪录片的题材和主题了。

过去, 一些电视人在纪录片的创作中十分推崇“题材决定论”思想, 认为只要选准了一个好题材, 作品就已成功了一大半。笔者认为, 电视纪录片创作应从“做菜论”中体会到“厨艺”的重要性, 好题材固然重要, 而在此基础上提高“厨艺”才是重中之重, 创作人文纪录片尤其应当如此。

那么, 怎样才能提高“厨艺”做出色、香、味俱全的“好菜”呢?首先是追求“视觉”效果, 让观众“一饱眼福”。要让人文纪录片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 首先就要从片头设计、画面搭配、素材选择等方面下功夫, 使图像干净整洁、清新自然、紧扣主题、吸引观众“眼球”。其次是注重“听觉”效果, 让观众“一饱耳福”。对播音和配音要严格要求, 解说员音质、音调、音速以及音乐搭配要与主题相协调, 听起来感觉悦耳舒服, 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最后是讲求“味觉”效果, 让观众“一饱口福”。

一部纪录片想要满足不同观众口味比较难, 但只要深挖历史文化底蕴, 紧跟社会脉搏体现时代意义, 并坚持“三贴近”原则, 努力提高人文纪录片的品位, 就能得到更多观众的认可。

1 凸现人物情怀
例如, 由中国黄河电视台、山西广大视听传媒有限公司、河曲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纪录片《中秋·河之曲》 (时长28分30秒) , 以忻州市河曲县辛家坪村“山西民歌王”辛礼生一家人如何过中秋节为视角, 通过脍炙人口的民歌、千年流传的民俗以及民间文化技艺的原生态展示, 将中秋佳节的个人记忆与集体表达结合起来, 婉约中传递出脉脉温情, 柔化了中国传统文化形象。

如果说一曲曲民歌是黄河边的先人们给后人创造的一份精神财富, 那么, 做月饼、品月饼、观赏月亮、祭拜月亮这些贯穿了中秋节日的民族习俗, 更像是一份血脉, 一份使命, 世世代代黄河儿女让这血脉生生不息, 走过千年岁月。

该片形象展示了中国独特文化传统的深邃内涵和无穷魅力, 既表现中国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家国观和团圆、美好、平安、和谐、丰收、祈望、感恩、奋进的文化精神, 又在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的同时, 达到了传播中国“新形象”的预期目的。

2 讴歌人性光彩
例如, 宜宾广播电视台摄制的纪录片《水中大熊猫的守护者》 (时长14分30秒) , 真实记录了周亮带领同事们人工繁殖中华鲟从催产、排卵到受精、孵化的整个过程及其人生故事。

1993年, 周亮的父亲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民营的珍稀鱼类研究所, 人工养殖中华鲟、长江鲟、胭脂鱼、娃娃鱼等珍稀鱼类, 2005年, 刚大学毕业的他毅然来到宜宾深山沟里的这个渔场, 跟随父亲创业, 并接替父亲成为宜宾珍稀水陆生动物研究所所长。20余年来, 周亮一直致力于长江珍稀特有鱼类的保护和开发, 且每年都要将部分珍稀鱼类幼苗放归长江。

中华鲟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也是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 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然而, 由于长江水电大坝的修建, 切断了中华鲟的洄游产卵通道, 野生中华鲟的数量越来越少, 濒临灭绝。该片展现周亮为保护中华鲟所做的艰辛努力, 同时, 也力求唤起更多的人树立起保护长江、保护生态的绿色环保意识。

3 揭示人生价值
例如, 苏州广播电视总台生活资讯频道摄制的纪录片《凛然风骨——国学大师朱季海的故事》 (时长28分40秒) , 不但介绍了国学大师朱季海的传奇一生, 而且将他介然自守、高洁不污, 虽然穷困潦倒, 也要终其一生坚持自己的信念并矢志不渝的精神传递开来。作为章太炎先生的入室弟子, 黄侃、钱玄同、鲁迅的同门师弟, 朱季海无疑是现当代国学界的翘楚, 其注解的《楚辞解故》可谓研究《楚辞》“楚语”之集大成者, 后人至今无法超越。

片中通过丰富的画面、细腻的笔触、平和的叙述, 使人思索, 令人憬悟。朱季海对自己理想的执著、坚守甚至痴狂, 秉持中国古代“士”的节操, 坚守学术纯洁, 不随时仰俯, 不曲学阿世, 而成为一个与时代对视的理想主义者。然而, 从朱季海传承中华文心学脉, 坚苦自守、箪食瓢饮、自得其乐的学风中, 能找到一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可贵精神, 可发现中国文人的高昂气节和中华民族文化绵延不衰的坚实根蒂。

4 彰显人格魅力
例如, 六集系列纪录片《中国李庄 (1940—1946) 》, 反映的是中国全民抗战时期, 主要是1940—1946年间, 发生在川南古镇李庄的一段文化抗战历史。

全片分六集, 各集之间既有联系, 又有相对独立性。各集均以当事人口述和历史照片资料相结合, 反映了当时的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社会所、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国营造学社等学术单位搬迁到李庄的经过, 以及他们在李庄六年教书育人、传承文化的史实。讲述了傅斯年、李济、董作宾、梁思成、林徽因、童第周等一大批名流学者和同济大学的青年学生们在李庄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钻研学问, 传授知识, 坚持抗战的故事。展示了李庄人民当年共赴国难, 为国分忧的宽阔胸怀;展示了迁移到后方的学者们矢志报国, 坚持文化抗战的精神面貌和学术成果。

该片以朴实的手法介绍了宜宾市李庄镇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同济大学等一批文化单位迁到李庄时的一些历史故事, 富有美感地渲染了一种追忆、怀旧的情绪。

5 结语
在电视艺术创作日益繁荣的今天, 人文纪录片作为一种“融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为一体”的电视节目形式, 越来越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而且在融媒体迅猛发展的过程中, 日益凸显出不可替代的传播地位和作用。为了保持人文纪录片的恒久生命力, 焕发出其独特魅力, 有志于人文纪录片创作的电视人只有在提高“厨艺”上多下功夫, 老题新做, 新题巧做, 善于从多个主题中敏锐地筛选出最有现实意义和普世价值的主题来, 调动一切电视手段服务于、服从于、表现好主题, 并精益求精, 才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人文纪录片。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网站地图| Archiver|小黑屋|纪录片下载-纪录片从业者-纪录片部落-电影拍摄-导演知识-电影学习

GMT+8, 2024-3-28 23:47 , Processed in 0.31242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xitonge.com @2010-2024

Copyright © 2010-2024, xitongle.com.


免责说明:本站所有纪录片视频、图文介绍等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纪录片部落仅支持web页面展示和文字介绍,绝不提供在线观看和存储服务,也不参与录制、上传、压片。若本站收录内容无意侵犯贵司版权,请发邮件【a885185#163.com】联系本站,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邮件、同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