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部落-高清纪录片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历史纪录片《颐和园》解说词:第五集 禁苑演外交

发布者: 小白兔| 2019-2-7 19:56
查看: 1334| 评论: 0
摘要: 历史纪录片《颐和园》解说词:第五集 禁苑演外交第五集禁苑演外交【简介】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为名,侵占了中国的首都北京,颐和园也遭到劫难。1901年,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慈禧太后 ...

历史纪录片《颐和园》解说词:第五集 禁苑演外交


历史纪录片《颐和园》解说词:第五集 禁苑演外交

第五集 禁苑演外交

  【简介】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为名,侵占了中国的首都北京,颐和园也遭到劫难。1901年,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慈禧太后才结束逃难,从西安返回北京。在国力日渐衰退,国防日渐薄弱的情况下,清廷只能寄希望于依靠外交的力量扭转国家的命运。从1902年开始,在皇家园林颐和园里,慈禧太后展开了一系列外交活动。

一名叫卡尔的美国女画家为了给慈禧画像在颐和园流连了九个多月,与慈禧太后,与颐和园,有了史无前例的密切接触。而她所画的慈禧朝服像,在第二届世博会上引起了轰动。然而,中国代表团在世博会上的高调亮相,却成为清朝灭亡前的回光反照。

【正文】

每天,无数的游人在颐和园的各个景点前留下影像作为纪念。公元1900年盛夏,在皇家园林颐和园里,有人也在各个景点前留下了影像,他们在万寿山前得意洋洋,他们头戴荷叶做的凉帽在清晏舫上乘凉,他们在昆明湖里赤裸着身体洗澡,他们好奇地观赏每一座建筑,然后将它们破坏,他们抢走许多文物,拿不走的就地损毁,他们从俄国、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和奥地利,带着枪炮不请自来,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八国联军。除了没有再次放火烧掉园林,他们几乎重演了1860年英法联军对清漪园所做的一切恶行。俄国、英国和日本的军队后来在颐和园里驻扎了一年之久。

1901年是农历辛丑年,这一年的秋天,按照慈禧太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旨意,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最终以四亿五千万两白银和种种丧权辱国的条款为代价,换得八国联军撤出了北京城。

1901年的秋天,慈禧和光绪从西安避难归来,结束了中国长达一年之久的无政府状态,直到慈禧和光绪回京前夕,俄国人才撤出了颐和园。他们走后,颐和园甚至没有留下一块完整的玻璃。

位于紫禁城东南不远处的东交民巷,北京人习惯称它为老使馆区。《辛丑条约》签订之后,这里成了禁止中国人进入的国中之国。

1902年10月,住在这里的各驻华使馆突然收到请柬,邀请驻华使节和夫人觐见慈禧太后,地点正是皇家园林颐和园。收到邀请的使节和夫人们首先感到的不是愉快而是不安。在两年前爆发的义和团运动中,慈禧太后对义和团的态度从围剿突然变为支持,并且政府下令清朝军队围攻使馆区,清军的大炮让洋人们吃尽了苦头,当时洋人们只能躲在东交民巷的教堂里乞求上帝的保佑,但是最终让他们得救的并不是上帝。由于慈禧太后的态度突然再次转变,在清政府的保护之下,洋人们才逃脱了灭顶之灾。回想当时的经历,他们至今还是惊魂未定,在这些使节和夫人们的眼里,慈禧太后既可恨又可怕,而且行为怪异,那么这位神秘的皇太后究竟是怎样的人?她究竟想要做什么呢?

作为皇家园林,那时的颐和园还没有邀请外车使节夫人进入的先例,而1902年的深秋,在草草收拾了国门洞开时侵略者留下的残存痕迹之后,慈禧太后向外国使节和夫人们敞开了自己的家门。

正式的觐见仪式在仁寿殿举行,从颐和园东宫门进园,过仁寿门就到了仁寿殿,这里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听政的地方。这一天,外国使节和夫人们终于有机会亲眼目睹了慈禧太后的圣容。觐见的结果是令人惊讶的,美国人何兰德这样描述:我们由衷地感到,这位坐在宝座上的庄严女性真不愧为标准的女皇,她明亮的黑眸仿佛能够看透我们在想什么,我们忘记了几天前的愤恨情绪,感受到了她尊严的举止和环境所引发的敬畏,不由自主地行了觐见帝后时的屈膝礼。

觐见仪式只有短短的八分钟,之后在仁寿殿的配殿举办宴会,这种宴会慈禧太后并不在场,由皇后和女官负责招待,但客人们已经从丰盛的宴席和准备的细节上看出了慈禧太后的好客和体贴,餐桌上竟然也有西式的餐具和餐点,这让使节夫人们觉得慈禧太后并不像传说中那么不近人情。

尽管这次活动显露着外交式的客套和程式化的热烈,但无论怎样,颐和园中的美景和盛宴似乎驱散了弥漫在洋人和慈禧太后之间的阴霾,还有什么比这更能表明皇太后陛下渴望与外国人的愿望呢?于是在颐和园里类似的觐见和游园就更加频繁地展开了。

1901年之后,按照《辛丑条约》的规定,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被改组为外务部,列强希望通过外务部更方便地向中国灌输自己的意志。而清朝统治者也深深地感到,外交事务已经成为关乎国家存亡的头等大事,慈禧太后身体力行,周旋于各色洋人之间,而一些留洋归来的贵族子弟也成为颐和园中外交活动的参与者。

中国驻法公使裕庚的两个女儿德龄和容龄,曾长期生活在国外,精通外语且知书达理,熟悉中外宫廷礼仪。慈禧太后听说后,立即召两姐妹进颐和园,以便于自己和洋人们交往。德龄和容龄姐妹给颐和园带来了清新的西洋之风,慈禧太后最喜欢她们送的法国化妆品和香水,还喜欢让两姐妹穿着西式长裙给她弹西洋琴,跳西洋舞,她也总是笑眯眯地看着。

为了接待洋人来访,颐和园殿堂内装上了西洋吊灯,但令德龄印象深刻的是,在接见美国提督的前夜,慈禧太后下令把乐寿堂内桌上的玉佛拿开,说这是圣洁的东西,不能让洋人看见,怕玷污了美玉,印有罗汉的门帘也被拿下,说被洋人看到了不吉利,梳妆台则被锁了起来,慈禧还叮嘱德龄和容龄姐妹在外国使臣和他们的夫人面前不要多言。这些举动透露出慈禧太后复杂而微妙的心理状态,也许她与外国人的交好从一开始就是无奈而被动的,是出于外交需要的一种牺牲。

外国客人源源不断地进入颐和园,甚至进到她大清国皇太后的卧室里参观。后来慈禧太后对这些洋人的举止有这样一段评价:有些太太举止很不适合,她们似乎对我们中国人不大瞧得起,可是我很快就注意到,那些自以为是文明的有教养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依我看,中国人比起她们来,倒是要文明得多,举止得体得多呢。

由于接见活动频繁,朝廷还专门在颐和园东门外设立了外务部公所。据《起居注》记载,光绪二十八年到光绪三十四年五年间,慈禧每年在颐和园接见外国使臣少则几次,多则十几次,最多的时候一次就接见了九十八人。颐和园从慈禧最喜爱的皇家园林变成了大清国最重要的外交舞台。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中华民族百年梦圆,而鲜为人知的是,在一百年前由于在颐和园里作出的一个决定,中国人曾经与奥运会近在咫尺。1904年,一个由五百人组成的庞大的中国人团队出现在美国的城市圣路易斯。这一年,第三届奥运会和第十二届世界博览会在美国的圣路易斯同时举办,那时候,初生的奥运会并不像现在这样风光无限,它只是作为世博会的一个附属项目举行的。中国并没有参加这届奥运会,但却派出了以溥伦贝子为团长的庞大代表团参加了同城举办的世博会,而且还花费一百七址万龙元巨资,在展会上修建了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中国展馆。在这届世博会上,中国代表团的表现令世人惊叹,不仅中国展馆受到了相当的好评,有的展品还得了金奖。

正值内忧外患的清政府不惜人力物力在世博会上高调亮相,绝非一时兴起。《辛丑条约》签定之后中国的经济日益衰落,国防日渐薄弱,面对虎视眈眈的列强,清统治者只能寄希望于依靠外交的力量扭转国家的命运。当颐和园的外交活动初见成效之时,第十二届世博会的举办又为这一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好机会,于是在当时中国的政治中心颐和园里,慈禧太后亲自作出了参加世博会的决策,她甚至选择了自己——这个帝国中最尊贵的人——作为国家形象的代言人。美国使节康格的夫人多次去过颐和园,对慈禧太后很熟悉,甚至说得上是崇拜,为了让美国人了解这位中国的女皇,康格夫人请求为慈禧太后画一幅肖像带到世博会上展出。作为中国最尊贵的女性,画像本不能轻易示人,更何况是让洋人观看,然而出于外交的需要,慈禧作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她同意了康格夫人的建议,并热情地接待了来自美国的女画家凯瑟琳·卡尔。卡尔被安排在颐和园旁边居住,为了完成画像,卡尔在颐和园流连的时间将近十个月,对于一个外国人来说,这是绝无仅有的。

公元1903年8月7日,美国画师卡尔来到了颐和园,这是慈禧太后指定的吉日。卡尔在后来的回忆录中详细描写了她在颐和园里的经历:在颐和园门口,我换上了带红色罩套的宫轿,进入了这个神秘的离宫。我们被抬着,穿过各种各样的庭院和花园,来到了一个较大的长方形的院落,里面满是珍稀的开花植物和许多漂亮的灌木。

这个院落就是慈禧太后的寝宫乐寿堂,卡尔看到的那些漂亮的植物是玉兰、海棠和牡丹,寓意“玉堂富贵”。

乐寿堂院落群南临昆明湖,北靠万寿山,是颐和园生活区里最大的院落。乐寿堂院内有前后两进院和东西跨院,大小房间共四十九间,全部由走廊连接,院内的东西配殿有十间房屋,是女官的寝室,后院一排九间北房,则是慈禧存放珍宝的库房。乐寿堂东边的偏院叫作永寿斋,是总管太监李莲英的住所,在西面院墙上的这个小门通向乐寿堂,这样这名忠诚的奴仆就能够以最快的速度随叫随到。

乐寿堂大殿在水木自亲码头后面,坐北朝南,大殿的前面安放着一对铜鹿,一对铜鹤和一对铜瓶,取其谐音,寓意“六合太平”。一扇玻璃门后面就是这座寝宫的正厅。乐寿堂正厅内居中放置的是皇太后的宝座,宝座的前面铺着地毯,四周安放香炉,宝座的后面是由十二扇玻璃隔扇组成的宽大屏风,宝座两旁的大瓷盘里曾经每天都盛着新鲜的应季水果,这些水果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熏殿、闻水果香味的。据说慈禧每年用于熏殿的水果多达四万公斤。

乐寿堂的西套间就是慈禧太后的卧室,卧室的西墙上挂着一块写有镀金寿字的大玻璃镜子,旁边一张明黄色、装饰华丽的炕床占据了一角,床边上是一张四角安有轮子的西式造型的沙发,而缎面上的刺绣却是东方风格的兰花。镜子下方的架几上摆放着一排洋人和大臣们进献的西洋钟表和饰品摆件,慈禧喜爱钟表,据记载,在乐寿堂中共摆放了八十五座钟,变连卧室里也放了好几座,令人奇怪的是,在这些钟表的吵闹声中,慈禧太后如何能够安然入睡?

我是注意到一阵突如其来的沉默这后才觉察出来的,赶忙回过头去看,就见到一位娇小可爱的贵妇人,满面笑容地走出来,太后脸上的微笑完全征服了,我不由自主地把她典雅的手指抬到了自己的嘴唇边,这是礼仪所无的,是我对她出乎意外的魅力所发自内心的赞美。就在我心里七上八下的时候,殿内的八十五座钟,以八十五钟不同的方式报时了。上午十一点,作画的吉时到了。

大概还没有人这样近距离地这样放肆地打量过大清国至高无上的皇太后,更何况这是一个来自地球另一端的美国人。

我举起炭笔,在这位中国的皇太后平生第一幅肖像的画布上落下了第一笔,所有人都鸦雀无声地站在四周,专心地注视着我的每一个动作,因为只要与太后有关的事都是庄重的仪式。有那么一会儿,那八十五座钟的最轻微的滴答声都仿佛大教堂的钟声,在我耳边轰然作响,炭笔落在画布上,听起来就像是大型锯子在锯木头,接下来幸运的是我的兴趣上来了,于是除了我的绘画对象和我的工作之外,我对其它的一切都浑然不觉了。

第一次绘制肖像的时间,持续到那天中午,慈禧太后似乎并不争于尽快完成肖像,而是更热心于执行卡尔享受颐和园内的一切。当天下午,慈禧太后邀请卡尔到德和园看京戏。

从乐寿堂沿着这条走廊可以直接到达位于乐寿堂东侧的德和园,像这样的走廊把乐寿堂和园内各个主要建筑都连接了起来,这样慈禧太后出行的时候就不必担心日晒雨淋。

德和园内的大戏台高达二十一米,共有三层,被称作福、禄、寿三台。一层是人间,中间是神道,上层是仙境,一层台底下还有一层被比作地狱。在戏台上能够同时表现天、地、人间不同空间的情景。在戏台的中心有绞车牵引的绳索贯穿上下,将绳索拴在演员身上,就使得角色能够轻而易举地上天入地。由于内部机械年久失修,这些奇妙的景象今天已无法再现。

我观察戏楼的结构时,太后显然注意到了我的行动,她走下御包厢的台阶向我走来,她亲自登上舞台的台阶,要我跟在她后面。我们穿过舞台,太后建议我最好参观一下上面两层。这两层在中国民间的戏院里并未流行,上第二层、由此再上第三层的楼梯都在布景后面。太后亲自走上去,她踏在陡峭难行的楼梯上,显得跟我一样轻松矫健。太后向我说道:没准你以后再没眼福见到好的中国戏楼了。

大戏台的对面是颐乐殿,是慈禧太后看戏的地方。宝座就设在殿的正中,那时宫中的京戏演出经常是一演好几天,发以慈禧太后更愿意在能够选择各种随意姿势的里间窗边的炕床上看戏。

慈禧太后酷爱看戏,表演出色的演员不仅有丰厚的赏钱,甚至还能得到官爵,而来这里演出的戏班也都心照不宣地遵守着一个原则,那就是所有剧目里的太后必定是正面形象。

慈禧的爱好极大促进了京剧的繁荣,德和园也成了当时中国最兴盛的大戏台,当时享有盛名的杨月楼、谭鑫培等许多名角都在这里演出过。

并不懂中国戏曲的卡尔被戏台的巧妙设计所折服,而那些极富冲击力的色彩、声音和造型也令卡尔耳目一新。

中国皇室在皇宫禁苑里的生活因为极富神秘色彩,不仅令国人神往,也引起西方人的强烈好奇,为了满足这种探秘的渴望,1904年中国参加世博会时候,主办方希望布置一套清王朝的皇室内宅供观众参观。但是帝后的深宫内廷是不便向外国人展示的,代表团团长溥伦贝子苦思冥想,终于找到了一个聪明的解决方案,就是复制一套自家的客厅和卧室。

当时的英文报章兴奋地报道,溥伦王子住室华丽的复制品位于英国和比利时展区之间,斜峭的屋顶四角向上翘起,色彩灿烂,是博览会上东方建筑的漂亮样本。

一套贝子住宅的复制品已经让外国人惊叹不已,赞赏有加,为华夏大国挣足了面子。由此也许就不难理解慈禧太后希望用颐和园的绝妙建筑和奇美风景来征服美国画家卡尔的良苦用心了。

昆明湖占据了颐和园四分之三的面积,夏天荷花开放,景色迷人。卡尔曾有幸上过慈禧太后的游船。

船从船坞出来早早等候着,她们从水木自亲码头上船,慈禧太后先走上船,坐在黄色的宝座上,皇后公主和女官们也都上了船,坐在旁边的垫子上,而太监们都站着划船。我们划过湖面,再回过头来看,宫殿、牌坊、建有寺庙的山、奇异的玉带桥、突入湖中的美丽的汉白玉平台,简直就像是仙境。

慈禧太后经常要卡尔停止作画,邀她一起散步和游戏,慈禧对卡尔的态度也像她的外交政策一样摇摆不定:一方面宽容大度,极尽地主之谊,但另一方面又始终存着防范之心。她甚至吩咐德龄悄悄监视卡尔的举动,但无论如何,卡尔得以无所限制地尽情饱览了颐和园的美景。

在不同的园林景色中,卡尔发现了不少与西洋油画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色彩和构图,也真切感悟了中国园林艺术与中国绘画一脉相通的布局、意境和神韵。

慈禧太后很快对坐在宝座上被临摹失去了兴趣,这时候她迷上了来自西洋的照相术。由于当时的照相机不够灵活,所以在调整焦距和构图的时候机器不动人动。

1903年到1906年,慈禧太后共拍摄了七百八十六张照片,其中大部分是在风景秀丽的颐和园拍摄的。慈禧最喜欢把自己扮成观世音菩萨,正如她喜欢别人叫她老佛爷一样。

对于来自西洋的新鲜玩意儿,慈禧始终不乏好奇之心。1902年慈禧从西安返回北京后就在颐和园里架设了首条皇家电话专线。慈禧还收到过一辆小轿车,据说是袁世凯送的生日贺礼,这应该是中国第一辆进口小汽车。但是慈禧认为司机坐在自己的前面是大不敬,要求司机必须跪着开车,因为实在没办法操作,所以这辆车只能成了摆设。

1904年,慈禧准备在颐和园举办自己七十寿辰的万寿庆典,可就在这时爆发了日俄战争,日本和俄国为了争夺中国的土地,在中国的东北大打出手,而清政府却应日本政府的要求宣布严守中立。慈禧太后五十岁那年爆发了中法海战,六十岁的时候恰逢中日甲午战争,七十岁又赶上了这场日俄战争,这让慈禧很是不快,她恨洋人的不讲情面,让自己每逢大寿都不能尽兴。

日俄战争结束后,原来被俄国占领的中国领土全部割让给了日本,这艘“永和”号小火轮是日本人送给慈禧的礼物,用来答谢清政府在日俄战争期间给予日本的配合。日本对俄国的胜利还让清朝官员们得出一个结论,这是立宪国家对专制国家的胜利。

1905年慈禧太后下旨,派五大臣出国考察君主立宪,但是革命党人却对这种不疼不痒的改良姿态不以为然。9月24日,五大臣乘坐的列车被革命党人炸毁,9月25日,五大臣中的三大臣赴颐和园向慈禧太后面奏事情经过,慈禧太后听后凄然而泪下,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把颐和园的围墙又加高了三尺。现在,人们还能看到加高的围墙上这道清晰的印记。

在颐和园里度过了九个多月的卡尔总共为慈禧太后绘制了四幅画像,这是最早完成的慈禧太后朝服像。这幅画像笔法细腻,色彩丰富,但是有一点却与一般西洋油画不同,按照西洋画法,人物的面部应该有光线投射造成的明暗对比,但是慈禧太后认为脸上的阴影一半黑一半白好像阴阳脸,不如中国画好看,所以画像最终画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这画慈禧画像被送往1904年的美国圣路易斯万国博览会,画像展出之后引来观者如潮,成为世博会上轰动一时的新闻。后来慈禧太后朝服像被作为大清国的礼物赠送给美国政府,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白宫举行了盛大的接受典礼,这幅画的原件至今仍然被珍藏在美国国家博物馆。

老佛爷画像被外国人赞美之日,正是清政府的统治风雨飘摇之时,而中国代表团在本次世博会上的风光也成为大清国留给世界回光返照式的最后亮相。

1908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颐和园风貌依旧,它还在承担着王朝最后的使命。7月24日,是光绪皇帝的万寿庆典,他照例在颐和园接受祝贺,在德和园陪慈禧太后看戏。10月12日,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在仁寿殿接见了英国公使,这是清政府在颐和园举行的最后一次政务活动。一个星期后,慈禧和光绪像往年一样告别颐和园回到西苑,也就是今天的中南海,从此再也没能回来。

1908年11月14日,三十八岁的光绪皇帝驾崩,一天之后,七十四岁的慈禧太后去世。三岁的溥仪成为大清国皇位最后的继承人。

1908年12月19日,隆裕皇太后传下懿旨,皇帝尚在冲龄,一时未能临幸颐和园,至此清皇室明确宣布停止对颐和园的游幸。

颐和园继续保持着神秘,世人仍然充满着对慈禧太后、对这座最后的皇家园林的好奇与想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纪录片解说词


网站地图| Archiver|小黑屋|纪录片下载-纪录片从业者-纪录片部落-电影拍摄-导演知识-电影学习

GMT+8, 2024-4-16 17:50 , Processed in 0.05777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xitonge.com @2010-2024

Copyright © 2010-2024, xitongle.com.


免责说明:本站所有纪录片视频、图文介绍等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纪录片部落仅支持web页面展示和文字介绍,绝不提供在线观看和存储服务,也不参与录制、上传、压片。若本站收录内容无意侵犯贵司版权,请发邮件【a885185#163.com】联系本站,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邮件、同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