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部落-高清纪录片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论电视纪录片实拍中异常因素的处理

发布者: 小白兔| |原作者: 沈庆斌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2020-2-10 20:34
查看: 356| 评论: 0
摘要: 电视纪录片的拍摄一般只有一个大致的拍摄提纲,有的甚至连拍摄提纲都没有。它不像剧情片前期拍摄那样,有详细的分镜头剧本。纪录片的一个根本制作理念便是减少摄制者对实拍生活原态的干扰。因此在纪录片制作现场,被 ...
电视纪录片的拍摄一般只有一个大致的拍摄提纲,有的甚至连拍摄提纲都没有。它不像剧情片前期拍摄那样,有详细的分镜头剧本。纪录片的一个根本制作理念便是减少摄制者对实拍生活原态的干扰。因此在纪录片制作现场,被拍摄者是最重要的,制作者往往是围绕着被拍摄者来展开工作。纪录片中的被拍摄者处于自在的生活情境中被摄影机记录下来,他的动作、语言、表情都是常态的,一切都处于现在进行时,而制作者一般是根据生活常理来控制摄制进程。如果在拍摄现场发生了制作者预料之外的事情,也就是说突发事件的性质超越了制作者预先估计的范围,我们即称之为纪录片制作中的异常因素。对异常因素如何处置往往关系到一部纪录片的成败,因而它是检验制作者素质高下的一个重要标准。

一、拍摄现场的两类异常因素
拍摄现场的异常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显性的,一类是隐性的。显性的异常因素一般是直接干扰了正常的拍摄进程,有的甚至是阻断了正常的拍摄。在这种情况下,制作者很容易觉察到拍摄现场发生了意外情况。它有时是拍摄主题衍生的,有时是与预定拍摄主题完全无关的。这使得制作者在现场就要做出决策,是改变既定方案,另辟蹊径,还是无视异常因素,继续进行原定拍摄。大量的事实表明,在及时意识到异常因素的潜隐价值以后,果断改变既定方案,往往会获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例如,央视的编导李玉在济南准备拍一部反映公安干警生活的纪录片。在和一个刑警队长约好后,她到了那个队长家里,结果队长因为临时有事,迟迟没有回来。李玉在等待的空闲时间里发现刑警队长一对双胞胎儿女很有意思,于是就打开机器拍了起来。在最后的成片里,刑警队长只是露了一下背影,但是,片子成了一部很好的反映下一代教育问题的纪录片。就是因为在预定拍摄中出现了刑警队长没有按时回家的这个异常因素,编导又很敏锐地意识到了异常因素后面的价值,才促成了优秀纪录片《姐姐》的产生。最后,《姐姐》的内在意图和原定的拍摄主题已经相去甚远。

但是很多初涉纪录片的制作者在拍摄现场一旦遇到异常因素时会不知所措。特别是在单机拍摄时,如同时出现两种以上可供选择的拍摄景别、拍摄线索、拍摄机位时,何去何从完全取决于制作者的个人能力了。一般说来,前期准备工作越充分越详细,对拍摄主题研磨得越透彻,在实拍中就越能有效地运用异常因素来提升全片的艺术水准。著名纪录片工作者段锦川曾说:“当我对问题的考虑不是很成熟和完善的时候,片子总会出问题,所以我一定要让想法在心中完全成熟了之后,才开始动手去拍摄。”纪录片工作者冯雷在拍摄《岛》这部纪录片时,曾在开拍之初对长山群岛的渔民生存状况进行了长期的跟踪考察,从而确立了当前人类整体生存困境的岛屿状态主题。因此,实拍过程中,当他发现一只蝴蝶停留在船舷上轻轻地扇动着翅膀时,他便果断地把这个异常细节拍摄了下来。最后,这个镜头被用来结束全片,其象征和喻指的力量是撼人心魄的。

由此可见,异常因素的出现之处往往就是一部纪录片内在灵魂的闪光之处。制作者如能有效地捕捉利用这些异常因素,影片的艺术水准将会大大提高。因此,能不能很好地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把拍摄中发生的异常事件变成影片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就成了评价一部纪录片艺术水准的衡量指标。

隐性的异常因素是指它没有对摄制进程产生太大的影响,甚至很多时候都没有引起制作者的注意,但是这种隐性的异常因素在事后却往往是整部影片美学风格发生改变的转折点。而这种隐性的异常因素常常表现在被拍摄者的脸部表情上。在伊文斯早期拍摄的一部纪录片《菲利浦无线电厂》中,伊文斯记录下了生产过程中吹玻璃工人像青蛙一样鼓鼓的面颊。当时伊文斯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镜头的深层含义,只是觉得这个镜头比较有趣,相对于流畅的工业生产线来说,这个镜头应该算是一个隐性的异常因素。后来伊文斯在编辑这部影片时,用了重复的特写镜头来加强这种效果。结果在放映时,很多观众在笑过第一遍后,便不再发笑,因为他们读出了那个吹玻璃工人劳动的辛酸。那些吹玻璃的工人很少能够活到45岁以上,而他们挣的工资仅仅比一般工人多出百分之十。本来菲利浦公司出资是让伊文斯拍一部反映公司现代化工业流水线美感的片子,结果伊文斯在注意到这样一个镜头并将之有效运用后,这部片子的意义指向就发生了改变。约翰·休斯顿的二战纪录片名作《把这里点亮》也是如此。当局的本意是要制作一部战争宣传片,但休斯顿在拍摄下来的素材带中发现了被炮声震呆了的老兵的脸,发现了一张张面对着被炸弹夷平的家乡的茫然苍白的脸。结果,这部片子成型后表现出了浓浓的和平主义,从而与战争宣传片大相径庭。为此,它被推迟到1986年才公开上映。

二、对异常因素的处理办法
不同观念的纪录片工作者面对异常因素时有不同的处理办法。受直接电影观念影响的摄制者遭遇异常因素时,大多会原封不动地把它记录下来;持真实电影观念的纪录片工作者遭遇异常因素时则会努力追索异常因素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而不是一味忠实记录。因此,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偶然性、随机性的异常因素对纪录片的质量影响很大。摄影机在拍摄现场不能轻易中断。如果随随便便就关机的话,谁又能确保之后不会出现有重大价值的异常情况呢?

纪录片工作者高峰有一次和摄制组到东南沿海拍片,他们从一个渔民手中买下了一只大海龟,然后把它带到海边放生。为了表示这是一只放生的海龟,他们特地在龟背上刻下了台标字样。当海龟缓慢地爬向大海时,摄影师只拍了几分钟就关掉了机器,因为他认为这几分钟素材带已足够后期剪辑使用。谁料到,爬行了一段时间后,海龟突然停下来,并不断向他们回望,同时眼睛里淌出了泪水。但是这个时候,摄影师早已收拾好机器,准备回去了。因此,这个异常珍贵的镜头没有拍摄下来。镜头是否在场,对异常因素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生活永远不可能完全重复,错过了也就永远失去了。

异常因素的内涵与外延是相对于纪录片的题材而定的。如果整个题材趋于平淡,那么摄制过程中很小的变故可以称之为异常因素;如果题材比较离奇,那么,很大的变故在之中都会显得很正常。异常因素并不是主要体现在情节上,更多的时候还体现在细节上。细节上的异常往往不容易被发现,这也是片子容易出彩的地方,因此需要制作者有充分的前期准备外加一双敏锐的眼睛。

杜海滨拍摄《铁路沿线》时,中间有一段是和一个男孩对话。因为双方都坐在铁路边,所以机位很低。镜头正对着男孩的脸部。男孩在讲他的身世,悲惨的经历让人非常伤感。这时,一列火车开了过来。巨大的响声一下子就把男孩的声音淹没了。火车的巨大力量与男孩的柔弱个体在这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男孩于是停止了讲述,难过地垂下了眼皮。火车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从男孩背后驶过是一个异常因素。这个时候该怎么处理画面呢?是继续拍摄男孩的脸,还是把镜头移开?是拍摄飞奔的火车,还是就此关机?制作者在这个时候会面临无数的选择。最后,杜海滨没有中断这个6分钟的长镜头。当火车隆隆驶过时,他把镜头缓缓摇向了天空!天空,在当时是一个无比含蓄而又深沉的情感聚集点。它让人联想到希望,联想到未来,联想到铁路边这个为生存苦苦挣扎的小男孩。这个镜头让无数的观众为之动情落泪。这是一个利用异常因素很成功的例子。它充分调动了影片的情感力量,深入了观众的内心世界。

但是在纪录片制作中,并非所有的异常因素都要记录下来。从纯艺术价值角度来说,对异常因素的记录当然是多多益善,但这中间还有一个道德底线的控制问题。当异常因素将会导致的后果可能超越纪录片的伦理底线时,就应该果断关机。这是保护被拍摄者,同时也是保护拍摄者自身。拍摄对象若是一位生命历程很艰苦的人,拍摄者就必须保护自己,以防被拍摄者的创痛击垮自己。要清楚知道什么时候该收手,什么时候该保留给观众一些想象空间;有问题时该怎么处理。

三、结语
总之,从本质上说,异常因素是常态的。只不过在制作现场,制作者不能及时感知它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因此才成了异常因素。也就是说,某一个事件或某个细节超越了制作者的认知能力时,它才成为纪录片制作中的异常因素。因此当纪录片现场拍摄完成后,制作者通常要对素材进行仔细的研磨,对现场拍摄中出现的异常因素形成全面透彻的理解,进而深入有效地发掘出这些异常因素背后所蕴藏的美学价值,从而使得整部片子的艺术水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网站地图| Archiver|小黑屋|纪录片下载-纪录片从业者-纪录片部落-电影拍摄-导演知识-电影学习

GMT+8, 2024-5-3 13:46 , Processed in 0.05176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xitonge.com @2010-2024

Copyright © 2010-2024, xitongle.com.


免责说明:本站所有纪录片视频、图文介绍等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纪录片部落仅支持web页面展示和文字介绍,绝不提供在线观看和存储服务,也不参与录制、上传、压片。若本站收录内容无意侵犯贵司版权,请发邮件【a885185#163.com】联系本站,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邮件、同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返回顶部